牧师,想请问一下,我们该怎么看待那些医治大会?好像最近在KL进行的“神医治”大会。。听说有许多人的病得到医治。在这个时代,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奇迹会发生呢?如果是,那么神借着这些事情显出什么? 我的回应是: 1. 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当年开始公开传道时,祂“走遍各城各乡,在会堂里教训人,宣讲天国的福音,又医治各样的病症。”(太9:35)当祂差门徒出去传道时,祂也给他们权柄,能赶逐污鬼,并医治各样的病症(太10:1)。按马可的记载,主耶稣升天前所颁布的福音使命是:“你们往普天下去,传福音给万民听…信的人必有神蹟随着他们…[其中包括]手按病人,病人就必好了。”(可16:15-18)教会历史也让我们看见,只要各地信徒认真信道、追求圣洁、渴慕圣灵的充满和向未信者布道宣教,总有无数生命改变的奇蹟和各样神蹟会发生(包括藉祷告医治病人的神蹟)。例如,中国教会史里宋尚节愽士的服事中,以及砂劳越教会史里S.I.B.教会的复兴史中,大家都见证“双喜临门”-有生命的转化,亦有特殊的奇事神蹟。 2. 当然,读经者和观察教会历史中上帝作为的人都应当有平衡的眼光。我的意思是,例如,在圣经中,如以上第一点所谈的,的确,主耶稣亲自医治不少人,但祂并没有医治所有的人,而且祂自己也亲身经历死亡(为我们的罪舍命在十字架上,然后第三天复活)。还有,使徒保罗的经历,我们也不可忽视:一方面,路加医生记载,“上帝藉保罗的手,行了些非常的奇事,甚至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,或围裙,放在病人身上,病就退了,恶鬼也出去了!”(徒19:11-12),但另一方面,保罗自己指出,他身上的“一根刺”在三次求过主之后,并没有被主挪去或医治,反而成了他经历主的恩典够他用的机会(林后12:7-9)。这“一根刺”是什么呢?我的读经心得是,应是指他身上的病痛。在加拉太书里,他略提此病,而且是与他的眼睛有关系(加4:13,15)。那中国教会史里的宋尚节牧师呢?上帝藉他行无数神蹟奇事,但他自己却经历极大的病痛之苦,动了多次手术,而且约四十四岁就打完美好的仗,安息主怀了。他在日记里说,这些病痛使他更谦卑,也使那些在他的服事中得医治的人看见,不是宋尚节医治他们,而是上帝的大能与怜悯医治他们!! 3. 保罗清楚教导,医治病人是圣灵所赐的其中一个美好恩赐(林前12:28,30)。因此,若教会中有信徒或牧者有此恩赐,哈利路亚!他或她应与那些有其他恩赐的信徒或牧者配搭,同心建立基督的身体,得人如得鱼,荣神益人。而且,我们一定要记得保罗的提醒,任何的恩赐都应在爱(agape)的基础上发挥(林前12:31-13:8),否则就很容易骄傲,被魔鬼留地步。 4. 记得,圣经中“医治”的意义绝不止是指肉身或生理上病痛的治癒而已,它也包括上帝医治我们心灵的忧伤(诗147:3);医治我们“背道的病”(另参赛57:18-19; 何14:4);以及医治这堕落、邪淫、充满战争和苦难的世界,在末日时再造新天新地(赛11:1-10; 启21:5)。 5. 对“神医治大会”,我的首要关怀是:大会中有否先清楚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和背十字架跟随主的真理。若有,我不否定上帝能借着祂的仆人赐下医治,叫人信靠基督为救主和生命的主。当然,会后生命的栽培与成长是很重要的。 6. 若你问我会不会也在教会中办“神医治大会”,我的回应是:不会。但是,我渴望在所有大小聚会中和聚会后(如祷告会之后,主日崇拜之后,布道培灵会之后),学习主动为身、心、灵需要医治的人祷告,使他们经历上帝的恩典和能力,甚至动员教会中有这方面恩赐的弟兄姐妹组成团队,为人祷告。雅各不是也教导我们要为病人祷告吗?(雅5:14-15)当然,医治的主权在上帝手中。另外,信徒的信心最终不是建立在医治的神蹟上,而是在上帝的话语上。 主耶穌基督不要人單單視祂為施行神蹟奇事者(miracle worker). 主耶穌行神蹟奇事, 主要目的是: (1) 顯示祂的身份---即祂是天父所派來的基督, 人類的救主, 祂有權柄能破除罪惡和死亡的咒詛, 以及消滅魔鬼的權勢, 只要信靠和跟從祂, 必得永生和豐盛的生命 (請看約翰福音20:30-31清楚的解釋此目的); (2) 流露祂的憐憫之心(compassion; 請參看馬太福音9:35-36). 我的心得是: 今日的基督徒當平衡看待福音信息的宣揚和神蹟奇事的施行, 若用英文表達是兩個"M", 即MESSAGE of the Gospel and MIRACLES. 只傳真理和信息, 卻在人有身心靈需要時不為人禱告 (有的甚至認為現在已經沒有神蹟奇事!), 或只行神蹟, 卻不清楚傳基督的福音, 兩者都不平衡. 求聖靈幫助我們平衡, 我們的生命和事奉里有Message和Miracles, 叫人認識Messiah! by 刘世尧牧师
Thursday, June 14, 2012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